感冒后失声女子自体脂肪重塑声带 重获清亮嗓音告别社交恐惧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时间:2025-04-01查看数:0

记者 卫未 通讯员 刘禹

“现在我终于能放声大笑,甚至重新开始唱歌了。”3月31日上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嗓音门诊诊室内,来自河南郑州的36岁张女士清亮的歌声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聆听。谁能想到,就在一个月前,她还因说话嘶哑不清而饱受“社交恐惧”困扰。

2024年3月,张女士因感冒后出现声音嘶哑,初期误以为是普通咽喉炎,但症状持续加重。9个月内辗转多家医院,尝试药物及嗓音训练均未见效,发声日益费力并伴轻微呛咳。

“声音嘶哑看似小事,但对需要频繁沟通的职场女性而言,堪称致命打击。”张女士回忆,病情加重后她开始刻意回避社交活动,甚至因发声疲劳导致焦虑失眠。
今年1月,多方求治无果的张女士慕名前来看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王燕副教授通过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发现:患者左侧声带运动受限,呈现典型麻痹状态,发声时声门闭合不全。进一步头颅、胸部、颈部CT及甲状腺B超检查均未发现明确病因。综合病史分析,王燕认为其声带损伤可能源于病毒感染引发的神经功能异常,而非肿瘤、外伤等显性因素,最终诊断为“特发性声带麻痹”。

针对复杂病情,医疗团队经充分讨论后,决定实施“支撑喉镜下自体脂肪声带注射术”。术中全麻状态下,医生从患者腹部提取少量脂肪及筋膜组织,经剪碎、活性处理后形成复合体,兼具脂肪的填充性与筋膜的支撑性。通过支撑喉镜暴露声带,在显微镜辅助下精确定位注射点,实时调整注射量以重塑声带形态,全程仅用30分钟即顺利完成。
术后一周复查,张女士声音嘶哑及发声费力感显著减轻;一月后嗓音恢复清亮;三月随访时电子喉镜显示声门闭合度接近正常,声学分析更显示发声效率提升近90%,完全满足日常交流与工作需求。

王燕副教授强调,声音嘶哑、呛咳、误吸等症状可能预示声带功能严重受损。声带麻痹不仅影响发声,更可能威胁呼吸和吞咽功能,若声门闭合不全持续加重,可能引发误吸、反复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单侧声带麻痹病因复杂,涵盖感染、外伤、肿瘤、神经退行性病变等多种因素,需个性化诊疗。

据悉,“支撑喉镜下自体脂肪声带注射术”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嗓音门诊的特色技术。该技术通过注射经处理的自体脂肪及筋膜复合体至患侧声门旁间隙,精准填充声门裂隙,改善声门闭合与声带振动,有效恢复声音及吞咽功能。相较传统异体材料,自体组织无排异反应且长期稳定,尤其适合对嗓音质量要求较高的患者。此外,该术式经口实施,体表无切口,兼顾了美观需求。

“声带不仅是发声器官,更是守护呼吸与生命的要道。“”王燕提醒,若出现持续超过2周的声音嘶哑、呼吸不畅或吞咽障碍(如饮水呛咳),应尽早就医排查声带麻痹等潜在问题。

编辑:涂前盛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