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闻综合广播记者卫未,通讯员龚雨西报道:
2岁小儿在被喂食鱼汤面时,不慎呛入一根鱼骨,一度出现呼吸衰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联合胸外科、心外科、麻醉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等多位专家团队,齐心协力,不断优化治疗方案,终于让他转危为安,平安出院。
痰栓堵死支气管 2岁小宝呼吸衰竭
2岁的壮壮来自湖北潜江,因连着三天咳嗽、喘息在当地医院以肺炎入院治疗,但症状没有改善。上月底,壮壮开始出现发烧和呼吸困难,凌晨2点被紧急送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救治。
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凌伟副教授团队迅速检查后,发现壮壮已经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症状,紧急为其实行氧疗,将情况暂时稳定下来。当日上午,壮壮表现出嗜睡、阵发性咳嗽与呼吸困难加重的症状,胸部CT显示他左侧主支气管完全闭塞,左肺大片实变及纵膈内多发积气,同时左侧主动脉弓下缘处疑似有条状异物。
凌伟副教授团队当即考虑肺不张可能系异物或是痰栓所致,立即对其实施纤支镜检查。术中发现壮壮左主气管内果然是胶冻状痰栓将气道完全堵死,随即对他进行反复灌洗和吸痰。由于塑形痰栓很难被软质支气管完全吸取,患儿左肺仍然没有完全通畅,需要借助呼吸机辅助呼吸。
凌伟副教授介绍,塑形痰栓是气管内炎症形成的冻胶状痰液,容易造成支气管堵塞,影响肺部通气及换气功能,是儿科急危重症之一,发病快,死亡率高。次日,儿童重症监护室邀请胸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及麻醉科开展多学科会诊。专家表示,考虑患儿年龄及病情,如果采取开胸手术同时取出气管内塑形痰栓和左侧主动脉下异物,风险极高,且气道缝合处会形成瘢痕,造成气道狭窄,严重影响患儿日后肺部功能。
若采取耳鼻喉-头颈外科的硬质支气管镜吸取胶冻状痰栓,则需要在全麻状态下进行。但患儿有纵膈气肿,是麻醉的禁忌症之一,有可能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等风险。综合大会诊讨论结果及复查胸片的报告,医生决定对壮壮再次行纤支镜镜检查。可喜的是上次的纤支镜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左侧主支气管管腔已经部分通畅,痰栓减少,再次灌洗与吸痰治疗后,壮壮缺氧情况明显改善。
异物深藏主动脉弓 开胸发现竟是鱼骨
由于壮壮肺部感染严重,心肌受损且心功能不全,儿科团队继续为他进行了抗感染、营养心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4天后,复查结果显示壮壮的心肺功能有明显改善,呼吸机得以拔除。但是,胸部增强CT显示:其左侧主动脉弓下缘有高密度异物。由于异物位置靠近左侧主动脉,壮壮的咳嗽、哭闹都有可能导致异物移动,甚至有刺破主动脉的风险,手术取出异物刻不容缓。
手术当日,在心血管外科主任王志维教授、胸外科副主任耿庆教授、麻醉科主任夏中元教授和儿科凌伟副教授医护团队的通力合作下,手术团队为壮壮进行开胸手术,在左侧纵膈内取出了异物,并行胸膜粘连松解术。术后发现罪魁祸首竟是一根约1cm长的尖锐鱼骨。
胸外科耿庆教授判断,该鱼骨可能是患儿不小心经气道呛入,慢慢移动到了纵膈内,导致了纵膈皮下积气和积液脓肿,加重了肺部感染和呼吸困难症状。幸好及时手术取出,不然万一刺破主动脉,后果不堪设想。
据家属回忆,壮壮平时由爷爷奶奶带,奶奶经常做鱼汤面给他吃,入院前几天也正好吃了鱼,可能是不小心将鱼骨呛进了气管。
术后,壮壮被送回儿科重症监护室继续康复。近期他的复查结果均正常,顺利出院。
凌伟副教授提醒家长,切记不要给3岁以下的小朋友吃核桃、瓜子、花生等坚果类,以及果冻、带骨带刺等食物,进食时切忌逗笑,防止异物呛入儿童呼吸道。一旦孩子进食中突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家长一定要警惕气道异物,第一时间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尽量排出异物,并第一时间送医院确诊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