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需警惕“妈妈手”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时间:2020-12-01查看数:0

记者:徐睿捷 通讯员:徐兆勇 李俊平 郑斌

25岁的妈妈小刘生宝宝才8个月,最近一直出现右手腕部的疼痛,肿胀,而且症状越来越重,有时候还出现手指的麻木,无力,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遂到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该科主任彭涛根据体检及肌电图检查,排除腕管综合征,确诊为“妈妈手。”彭主任为小刘制订了详细的个性化门诊治疗方案,经过一个月的康复治疗,11月30日,小刘复诊时,腕部已无任何不适,可以自如做家务,抱孩子了。

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彭涛介绍:“妈妈手”医学上名称为狭窄性腱鞘滑膜炎,即大拇指靠近手腕侧边的短肌腱,与拇指外展长肌腱因劳损或急性拉伤引起的炎症。拇指关节细而脆弱,但大部分上肢运动都直接使用拇指配合发力或依赖拇指来紧握物件,容易因“握”的这个动作重复太多,局部肌腱与外包的腱鞘滑膜反复摩擦,加上施加力过肌腱负荷,而拉伤拇指肌腱。“妈妈手”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拇指一侧手腕变得红肿或肿胀,疼痛并逐渐加重(通常早晨起床时,疼痛较为严重)。关节活动受限,无力提物。有时这种疼痛还可能辐射到近端的前臂。当转动手腕,抓握东西,或握拳的时候都会带来拇指底部到手腕的疼痛。症状通常开始很轻微,经常随着婴儿护理和家务活动增加而加重。主要原因是因长期施力不当或过度使用(抱宝宝姿势不当,喂奶姿势不当)所致。

彭涛主任提醒,现代社会“妈妈手”不止妈妈才有!上班族、手机党,游戏键盘侠,甚至小朋友都会因为发力不当造成“妈妈手”。产后妈妈会因为错误的抱婴儿方式、错误的喂奶姿势、孕产本身荷尔蒙的变化,而成为高危人群。预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休息制动,佩戴护具,避免重复动作和持续固化位置(玩手机等),及时调整母乳喂养的位置:尝试使用枕头安放宝宝在适当高度,避免直接靠手支撑宝宝,而是用前臂来支撑宝宝,以缓解手部压力。做家务、刷牙等减少手腕的用力。恢复期可进行被动牵伸及抗组训练,提高腕部周边核心肌群的力量,腕部稳定性更好。这样妈妈手复发的几率就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