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旸 通讯员 叶曼 胡哲 龚雨西
践行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共急救意识,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救治成功率及民众自救互救能力,6月14日、16日、2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天使在身边”急救培训小分队三次走进企业和校园,开展公益急救技能培训。中冶南方自动化有限公司、武汉国信映盛互动技术有限公司和江岸区德威星悦幼儿园的100余名员工接受现场培训后,纷纷表示非常实用、受益匪浅。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天使在身边”公益急救培训负责人肖璇介绍,中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平均每1分钟就有1人发生,且90%人群发生在院外。院外心脏骤停(OHCA)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急救成功率不到1%,心肺复苏普及率不到1%。为让更多的心源性猝死的“第一目击者”成为掌握急救技能“最早施救者”,去年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成立“天使在身边”急救培训小分队,面向社会、特别是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开展急救技能免费培训。目前该院已在机场、地铁、社区等开展多场培训,而本次则是第一次深入工厂企业和幼儿园开展。这也是武汉大学人民医积极投身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入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举措之一。
在理论培训环节中,人民医院东院静配中心护士长徐进首先就“急救武器之心肺复苏”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讲解,提高大家对急救技能和知识的认识。重症监护室护士齐珍现场讲授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方法,打消了培训学员不了解、不敢用的顾虑。
在培训实践操作环节中,东院急诊科护士孙琳为大家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操作技术,东院心内科护士吴琴为大家演示了AED的操作步骤。随后,培训学员们在急救小分队导师的指导下,分批开展实操练习。
针对烫伤、异物吸入、抽搐等儿童常见疾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田丹护士长特意为江岸区德威星悦幼儿园31位老师提供快速、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专题培训。急诊科护士黄青讲解了徒手心肺复苏以及海姆立克手法的理论知识,强调“第一目击者”的重要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老师遇到紧急情况该如何处置。护士杨欣通过生动趣味的讲解揭开了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神秘的面纱,让在场各位老师对AED都不再陌生与畏惧。她强调,心肺复苏和AED的联合使用,对于提高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我可以去救人了。”一位幼儿园老师在模拟人身上胸外按压2分钟后,看到反馈装置一路“绿灯”之后激动地说道。这里的反馈装置是“天使在身边”公益急救培训引入的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反馈系统实时反馈按压的深度与频率,让施救者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施救是否有效,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
“天使在身边”公益急救培训还特意新增了“娃娃学急救”板块。急救培训小分队成员王雅琪为30名大班小朋友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教学。小朋友们兴趣盎然、热情高涨,纷纷加入操作训练中。
肖璇表示,在工厂企业校园等人员密集区域开展急救技能的科普和培训,可普及急救技术和理念,快速提升整体急救能力。而通过“天使在身边”公益急救培训,动员全民学习CPR(徒手心肺复苏)和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操作技能,可提升全民的急救普及和预防意识,万一发生不测,可实现自救互救。
编辑:李叶紫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