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卫未 通讯员 黄洁莹 周绪鸿
孕20周产检时,陈女士发现腹中胎儿患有先天性膈疝,宝宝去还是留?全家人陷入焦灼。经过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外科主任杨星海的综合评估,陈女士留下了宝宝。日前,杨星海带领外科团队为陈女士母子完成了这例高难度产时外科手术,术后宝宝恢复良好,今日顺利出院。
今年4月,家住荆门的陈女士在孕20周的超声检查中查出胎儿患有先天性膈疝,该疾病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膈肌缺损,腹腔内脏器进入胸腔,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并常伴有其他畸形和心肺发育异常。这种病在临床中非常罕见,新生儿死亡率高达50%,危险系数非常高。得知宝宝的病情后,陈女士全家都慌了神,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他们找到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外科主任杨星海。
杨星海为陈女士仔细复查后确诊为胎儿左侧先天性膈疝,但其他器官发育正常,膈疝可以在出生后立马进行手术修补。在陈女士与杨星海讨论病情时,胎宝突然动了起来,当时她下定决心,继续妊娠,分娩后请杨主任为宝宝手术治疗。8月底,陈女士的预产期将近,她来到省妇幼保健院待产。常规膈疝手术都是在胎儿娩出后,待身体情况稳定且术前检查完善后再行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每延后一天,患儿肺部相关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就会有所增加,并且随着患儿出生后正常呼吸和哭闹,进入胃肠道的空气会越来越多,会进一步压迫发育不良的肺脏,加重心肺及纵隔负担。杨星海决定挑战一下难度更大的产时手术,这样能有效减少气体进入新生儿胃肠道,从而减少肺压迫的时间。产时手术难度加大,需要外科、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超声科等多科室协同配合,杨星海迅速组织了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商讨确定了手术方案。
8月31日,多学科专家齐聚手术室。产科主任医师胡平为陈女士实施剖宫产,断脐后,麻醉科医生和新生儿科医生立即就位,同时完成了气管插管、麻醉、脐静脉置管,等候在旁的外科医护迅速完成了留置胃管、导尿、静脉穿刺。随后,杨星海开始了膈疝修补术,按照术前多学科讨论的意见,考虑到产时手术缺乏必要的术前检查及充分准备,他仔细探查了患儿腹腔,发现了患儿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完成膈疝修补术的同时,还给该患儿旋转不良的肠道进行了顺位,避免了后续开奶后呕吐从而造成二次手术的风险。与此同时,新生儿科医生一直在旁密切观察着新生儿的状态,保障患儿生命体征稳定,积极予以呼吸支持。
在多学科专家的通力合作下,半小时内就完成了这台高难度产时手术。术后,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经过20余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目前恢复良好,9月23日顺利出院。
“产时膈疝修补术是在胎儿刚刚娩出时进行手术治疗,修补缺损膈肌,回纳腹腔内容物,形成胸腔正常的负压环境,促使肺部组织复张,从而维持正常有效的呼吸运动。”杨星海介绍,不是每个膈疝或者其他先天性畸形的患儿都需要进行产时手术,如果孕妈妈产检发现胎儿畸形,应及时进行专业的产前咨询评估,选择适当分娩方式和手术时机。
编辑:张雨蘅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