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供销社综合业绩考核首次勇夺全国全省系统“双第一”殊荣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时间:2023-02-09查看数:0

记者:余军  周竞凯  通讯员:定莹莹  许逸琳

2月9日,记者从市供销社获悉,2022年全系统销售额达776.17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全省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中均获得一等奖第一名,首次勇夺“双第一”殊荣。

2022年,全市供销社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新建乡村振兴服务站32个、城乡连心馆10个,新增专业合作社21个、村级基层社10个,基层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加快500亩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累计投资近4亿元,建成山绿集团全自动智能低温4号冷库及其配套干仓、智能仓配5号冷库等基础设施。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通道,大力开展消费帮扶,“武供销”平台开辟援疆专区、832恩施专区,搭建恩施农产品(武汉)销地仓,全年发货近50万件,整合经营网点资源,打通农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落实农资保供稳价,调度资金1.06亿元,圆满完成市级化肥储备任务。涉农新城区肥料销售31万吨,市场占有率73.02%。全系统新增土地托管面积25.8万亩,新增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服务面积216.8万亩次,为农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深入推进“两网融合”。协调印发《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综合分拣中心资金扶持实施细则》,10个综合分拣中心已启动建设。配合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做好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全年实现回收近30万吨。壮大社有企业。坚持布局新业态、拓展产业链共同推进,冷链物流、农村电商、都市农业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影响力显著增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在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与作用明显提升。

2023年,全市供销社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上下功夫,开展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助力城乡双向流通,全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突破85亿元;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上下功夫,推动出资企业在新城区流转土地3000亩,高水平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在落实市政府民生实事工作任务上下功夫,新增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箱2000台,助力提升城市品质。提升现代流通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以流通骨干企业为支撑、街道为重点、村级为终端的三级流通服务体系,深入挖掘各新城区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快传统流通网络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有需求的新城区扩大布局区域公共型产地冷链物流设施。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化肥保供稳价主渠道作用,完成市级化肥储备任务,全市涉农新城区化肥销售30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73%;对接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际需求,新增土地托管、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面积100万亩次。重构社有经济产业生态。加快产业链整合、供应链疏通、服务链增值服务能力建设,以深化合作和重大项目为抓手,继续推进现代流通、文创、新零售平台经济等产业的资源重组和前瞻布局,实现社有经济发展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优化网络布局,推进智慧回收,规范引导再生资源行业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再生资源回收量515万吨,再生资源销售额182亿元,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编辑:张吟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