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汉这些年”——外籍人士“家在武汉”故事分享会举行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时间:2023-12-07查看数:0

记者:王晨 周炜 左建 通讯员:李高婧 何智超 范婷婷

12月7日,“我在武汉这些年”——外籍人士“家在武汉”故事分享会在武汉国际传播中心举行。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河成柱、湖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司晴川、武汉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王祥胜、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文化专员裴诺、韩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文化领事朴祥镇,省市友协、市委宣传部、市出入境管理局、外国驻汉机构代表,以及8所在汉高校的留学生约150人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长江日报社、武汉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武汉国际传播中心、武汉发布承办,武汉市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协办,旨在搭建平台让外籍人士分享自己在武汉工作、学习、生活的精彩故事,助力武汉提升国际化水平。

武汉市友协专职副会长王祥胜在致辞中表示,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实施十多年来,在营造外籍人士良好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提升武汉国际化水平的重要载体。他说,市友协今后还将广泛听取外籍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做大做强“家在武汉”品牌,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吸引外籍人士参与,让他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家”的感觉。

现场播放视频回顾了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十年来的精彩瞬间,“啄木鸟行动”英文标识规范活动、在汉外国友人迎春竞走、国际儿童节嘉年华、黄鹤楼外籍志愿者选拔活动、国际少儿视觉艺术展、端午文化体验活动等画面让到场的不少嘉宾回忆起美好的过往。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成为了讲武汉故事、传播武汉声音的新生力量。

在故事分享环节,六位外籍嘉宾依次上台讲述自己的“武汉故事”。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在不同领域工作,但都把武汉当做自己的家,是这座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

2003年,武汉长江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成立,武汉有了第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截至目前武汉市共有五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来自美国的任安武是武汉长江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现任校长,他分享了这4年来在武汉从事国际教育的经历。

近年来,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武汉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自巴西的任途在武汉取得博士学位后,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作为武汉瀚盛光华文化教育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他分享了自己在武汉的留学和创业经历。

武汉是著名的“大学之城”,目前拥有92所高校,100多家科研院所,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人数超过130万,其中也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7年前,柯雯远渡重洋,从加蓬来到武汉。她分享了自己在华中科技大学金融专业的求学经历。

在“美食之都”武汉,不仅能品尝到色香味俱全的的中餐,也有不少让人垂涎欲滴的异域美食。韩国料理店主理人李哲焄分享了他在武汉开创美食事业并邂逅人生挚爱的故事。

外籍人士在武汉安居乐业,还成立了外籍人士组织,策划活动、举办聚会。武汉康礼高级中学的法国教师玛侬分享了她参与这个组织各种精彩活动的故事。

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武汉力量”引人注目,硕果累累。来自孟加拉国的加力布现任武汉理工大学跨文化交流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分享了自己对于“一带一路”、跨文化交流的理解。

一个个扎根武汉、蓬勃生长的故事,充分展现出外籍人士把武汉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作为一个“武汉人”关心支持武汉的建设与发展、参与见证武汉的进步与变化。这些精彩的故事赢得了中外观众的阵阵掌声。

现场,江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等高校的留学生带来了精心准备的印度舞、诗朗诵、合唱《黄鹤楼》等节目,为观众呈上了一场视听盛宴。

2012年4月,武汉市政府正式启动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涉及政府公共信息发布、出入境管理、外籍人士子女就学、涉外医疗服务、涉外社会保障、外籍人士在汉生活指南等十六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不断改善涉外服务环境,增强外籍人士在汉工作生活学习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编辑:李叶紫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