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卫未 通讯员 谭广 钟振通 张晓衡
在医疗体系的复杂版图中,不同科室就像各司其职的“齿轮”,协同运转,共同守护人们的健康。然而精神科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常常存在一道难以忽视的“缝隙”。
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同时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时,由于其精神行为异于常人,难以配合进行躯体疾病的诊疗;而躯体疾病随时威胁其生命安全;此时患者的就医就成了难题,精神病院或精神科无力处理患者的躯体疾病,内外科无法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往往导致患者求医无门、家属痛苦无奈。
这一类特殊患者,他们既被精神疾病困扰,又承受着严重躯体疾病的折磨。面对这类棘手的医学难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医学科(心身医学病区)和重症医学科一起迎接挑战,不畏艰难与风险,帮助患者康复。72岁的孙女士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湖北仙桃的孙女士早年患有情绪障碍,经规范治疗近20年来情况都比较稳定,能正常生活。但2024年底她开始出现失眠,不久后变得情绪不稳,之后连续几天卧床不起,不语不动,拒食拒水。
由于孙女士年龄偏大且基础疾病较多,长时间卧床后,她继发了肺动脉栓塞和吸入性肺炎。不巧的是,她又发生了甲流感染,导致肺部严重感染、呼吸衰竭和持续高热。加上内环境紊乱和营养不良,孙女士出现意识不清、言行紊乱加重,且生命体征不稳,病情非常危重。
一个月前,孙女士被紧急转诊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科。在高文蔚副教授医疗组的精心治疗下,其躯体疾病逐渐好转,但在谵妄状态下患者会不停吵闹,不配合治疗、拔管,需要长时间保护性约束和镇静处理。而长时间的约束和镇静,可能导致痰液无法咳出,甚至肺部感染加重和反复,同时也不利于患者意识状态的恢复。
情况危急之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I科紧急联系精神医学I科协助诊疗。精神医学科主任王惠玲教授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系统抗精神病治疗方案,并与重症医学科主任詹丽英教授团队商定,待患者躯体疾病好转、脱离生命危险后转入精神医学I科心身医学病区治疗。
生命体征稳定后,孙女士顺利从重症监护室转入精神医学I科心身医学病区继续治疗。王惠玲教授组织心身医学病区刘浩副主任、邱德胜教授和谭广医生等进行病情讨论,制定个性化的精神科治疗方案,与重症医学I科詹丽英主任团队密切配合,同时请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的专家多次会诊指导躯体疾病(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动脉栓塞)的治疗。
在心身医学病区住院期间,尽管孙女士频繁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血氧下降、生命体征不稳等情况,但精神医学科与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都在第一时间为她提供专业的治疗处理。在宫璇护士长的带领下,精神科护理团队细致入微的对孙女士进行生活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协助下,孙女士的心理和躯体疾病逐步好转。睡眠改善、发热停止、血氧恢复、生命体征平稳,PICC拔除、胃管拔出可以自主进食了、尿管拔出可以自主大小便了。3月6日出院时,重新恢复健康的孙女士甚至会跟医生打趣开玩笑,家属对人民医院医护团队感激不尽。
王惠玲教授表示,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是临床医学诊疗的难点和痛点之一,需要多学科专家团队的通力协作,共同诊断和治疗,改善精神疾病合并躯体疾病患者的治疗结局。
编辑:赵青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