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授将课堂开到乡村 困难村变“首富”村

来源:时间:2020-08-28查看数:0

武汉教育电视台记者吴攀、肖靓、黄婧轩;通讯员陈博;实习生王礼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党支部书记、旅游研究院院长邓爱民不仅教书是一把好手,还是利用专业知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能手。十几年来,他将学生带到乡村,开设田野课堂,先后为80多个贫困乡量身设计旅游扶贫方案,仅2019年就帮助32个贫困村寨通过举办旅游产业摆脱贫困。       

有着武汉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湖北省旅游名村、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的东西湖区石榴红村在17年前还叫鸭渡大队,是当地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村之一。“当时石榴红村是慈惠街道办事处最偏远的一个乡村,”时任东西湖区旅游局局长的陈新阶回忆:“这个村以种蔬菜为主,运输不便,水利和交通给他们带来高昂的成本,年轻壮劳力也都外出打工了,留下来的都是老人。”

2003年,受东西湖区委区政府和区旅游局的委托,邓爱民前往该村进行考察,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农、菜、湾”为元素,为当地量身定制了旅游发展规划。“任何一个村湾,最终要想发展起来必须有产业,当时他们的产业主要是蔬菜种植,我们就想到了如何把旅游、美丽家园、家园行动与农业结合起来。于是我们按照乡村游的方向,以蔬菜为基地,以认养一分地、吃上农家饭、住上农家屋、当一天农场主作为一个鲜明的特点,把村子进行改造并对外开放。”邓爱民回忆:“村湾在改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房屋改造,也包括洗手间,包括活动场所,包括乡镇博物馆,包括还有一些乡村的小品,都是我们设计的范围,包括立体农业,高新农业等等,把这些理念都写进了规划。”

在这一规划之下,石榴红村每家每户都进行了改造,村民们不仅办起了民宿、开起了农家乐,自家菜园、果园也开放给游客体验采摘。原本是鲜为人知、交通闭塞的贫困村,如今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3A”级旅游景区,一到节假日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以往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都纷纷回家,通过旅游产业发家致富。

胡远剑一家是村里的致富典范,他告诉记者:“我以前在工厂上班,一年下来也只有1、2万块钱,现在在家里做农村游,一年可以赚十几二十万。”

“经过了几年的经营,过去这个地方人均收入不到3000块钱,现在已经是2万多了,”时任东西湖区旅游局局长陈新阶透露:“目前石榴红村在我们慈惠街是最富有的,这个变化来之不易。”

像石榴红村这样的旅游扶贫规划项目,邓爱民带着学生做了有80多个,仅2019年就协助32个贫困村寨通过旅游开发摆脱了贫困,其中,大冶龙凤山庄入选世界12个旅游减贫典型案例。近几年,邓爱民作为专家组组长还修订和制定了《湖北省旅游条例》、《武汉市旅游条例》和《武汉市旅游标准化管理方法》等省级旅游法规,服务地方政府和企业项目50多项,为湖北旅游发展贡献了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