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了很多地方,最终还是选择了武汉。”武汉开发区当天与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宏泰产业市镇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约,将投资283亿元建设“中航宏泰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联合打造国家级通航产业聚集示范区。武汉市市长万勇出席签字仪式。
昨日,中航通飞、宏泰发展与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在北京签约,央企、民企、地方政府联手打造国家级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签约现场,项目合作方之一——中航通飞武汉爱飞客董事长杨林告诉记者,项目落户武汉,不仅因为武汉是九省通衢、中部核心城市,更重要的,是汉南通用机场建设进度快,并且有“世界飞行者大会”这样的世界级航空体育活动作为“搭台唱戏”的平台。
他介绍,中航通飞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布局爱飞客航空综合体,并连成网络,武汉是这一网络的中部枢纽。建成后,中航通飞将成为汉南通用机场的运营方,通勤、观光旅游业务年内便可试运营。
“300公里-500公里的距离,开车太远,坐飞机又太近、去机场也不方便,通用飞机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湖北省内荆门、十堰、宜昌、神农架、仙桃等地都有机场,通用飞机可以将其连成网,武汉市民可以周末打‘飞的’到周边旅游。”杨林表示,市场上已有相关需求,
如东风公司每年有10万人次在武汉、襄阳、十堰之间往返通勤。
据悉,中航通飞已在新疆等地广人稀的区域运营通勤、旅游项目,价格甚至可低至三五百元。“未来,我们还将在武汉推广航空文化,让人们爱上飞行。”他介绍,将举办航空科普、体验等活动,待市场培育成熟后,再引入航空器制造、维修、售后服务、驾驶培训、航空俱乐部等产业,培育一个新的通航运营服务产业群。
他建议,通航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多地都在抢占制高点,武汉应尽快出台发展通用航空的具体实施意见。“国家已出台了相关文件,湖北省也有相关规划,武汉应尽快拿出细化方案,吸引企业入驻。”
武汉开发区当天与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宏泰产业市镇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约,将投资283亿元建设“中航宏泰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联合打造国家级通航产业聚集示范区。武汉市市长万勇出席签字仪式。
据介绍,“中航宏泰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位于武汉开发区(汉南区)通航产业园,项目面积5.05平方公里,将采取园区新型建设模式,直接投资和招商引进七大板块,包括航空制造、改装维修、通航运营、科技研发、会展销售、航空体育运动、航空培训,形成通用航空产业集群。项目分期投资建设,其中一、二期预计总投资额约283亿元,将创造就业岗位超过6万个,预计年产值超过308亿元。
中航通飞是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企业,在珠海、石家庄、深圳、贵州、荆门拥有五大产业基地,形成了集研发制造、通航运营、客户支持和服务保障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涉及领域有零部件制造、总装、培训、飞机维修、租赁、航空俱乐部、通航作业、FBO(私人飞机固定运营和服务基地)等。
宏泰发展始创于1995年,以基础设施投资、产业升级服务和园区运营为核心业务,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中,较早实行PPP开发模式。已与河北省石家庄市、廊坊市、保定市、承德市、张家口市、安徽省滁州市、湖北省鄂州市等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建设12个产业市镇项目,委托开发区域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曾获评“中国产业园区品牌价值TOP10”,2016年在“中国产业地产30强榜单”中位列第4位。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相关负责人说,此项目签约对于加快武汉产业升级,共建培育武汉新型产业,尤其对高端装备制造、航空旅游、航空运动等产业具有“引爆效应“。
目前,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正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打造全产业链。
今年11月,首届“世界飞行者大会(WFE)”将在武汉举行,预计将有60多个国家、3000多名运动员、国内外约1000架飞行器齐聚武汉,300余家航材及装备生产商参展,60余万观众观赛。依托“世界飞行者大会”,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将打造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形成新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20年,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建成集通用飞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飞行培训、运营维修、展示交易、卫星设备制造、卫星应用企业总部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到2025年,产业园将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
据悉,此前,中航通飞与开发区合资建设的汉南机场已全面动建,机场本期及二期项目总投资5.5亿元,预计今年9月底前全面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宏泰发展投资的武汉通航工程中心(FBO)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今年8月份开始,三方合作的通用飞机总装、航空座椅研发制造项目也将陆续动建等。
武汉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汉南区长彭浩,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国汉,中航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元先,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分党组书记 、董事长 曲景文,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分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杨雷等参加签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