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史话 |长堤街与玉带河

来源:时间:2017-06-26查看数:0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非常往事

武汉市档案馆提醒您关注非常往事之武汉史话

点击音频  听见历史

在硚口地区,距汉口古老的汉正街不远处,有一条与汉正街平行的长街名叫长堤街。它的出现比汉正街略晚,但确对汉口城区的发展与硚口地区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过去,硚口地区由于地势低洼,常年苦于水患。直到明崇祯八年(1635年),通判袁焻在汉口修筑长堤,上起硚口,下至今东堤街江边,呈半圆形,环绕镇北,人称袁公堤。由于长堤的建成,使“每值夏秋水涨四面巨浸”的汉口水患减少,长堤两边因居民筑基建屋,逐渐形成街道,到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长堤两边已是“民居鳞比,十倍于前”。

当长堤形成街道之前,当年在堤外(北侧)因修堤取土,挖了一道宽约两丈的壕沟,由硚口引进汉水,从堤口(今马王庙附近)注入长江。这条沟“沿长堤而萦回襟带”,故名“玉带河”。春夏水涨,玉带河可通小船。两岸杨柳成荫。当年有人曾用“杨柳依依玉带河”,“与南京之秦淮河同一风景”这样的语言来称赞这里的风光。在玉带河和长堤街之间,沿线架有木桥、石桥30余座,通往后湖。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修建的保寿桥,至今还保存完好。 

同治三年(1864年),由汉阳知府钟谦钧、汉阳知县孙福海、汉口士绅胡兆春等建议,在今中山大道一线修筑了一道半月形城垣,上起硚口,下至沙包(今一元路),全长1992丈2尺,环列在汉口西北,城外开了一条很深的护城河。正因为城垣可代替长堤防水,长堤街很快繁荣起来,护城河也取代了玉带河,致使玉带河淤塞。

欢迎关注收听武汉新闻综合广播FM88.4AM873

每周六周日下午17点到18点

由主播韩玉主持的《非常往事》节目

你将听到更多关于武汉的记忆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非常往事”